首页

凌熙女王黄金

时间:2025-05-29 07:50:20 作者:香港调解专家:国际调解院落户推动“以和为贵”走向世界 浏览量:23987

  中新社香港5月28日电 题:香港调解专家:国际调解院落户推动“以和为贵”走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很兴奋看到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香港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调解研究院院长徐晶连用几个“很兴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2023年2月16日,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在香港举行。图为时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左二)、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右)和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主任孙劲(左一)主持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揭牌仪式。(资料图)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将于5月30日在香港举行,近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将派高级别代表出席。国际调解院着眼以调解定分止争,将成为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其总部选址于香港历史建筑旧湾仔警署,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开幕。

  徐晶从事调解工作近20年、曾被评为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金牌调解员”,近10年来成功调解逾1500宗案件,其中超过95%的案件涉及跨境争议调解。她介绍,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中西方文明中都有悠久历史和实践基础。与诉讼、仲裁相比,调解具备自愿及自主、高效率与低成本、程序灵活、保密性、非对抗性,以及和解协议易执行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当事人选择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

  “20年前我刚开始做调解时,总要先花很大精力向当事人解释调解是什么、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香港和解中心会长、香港国际调解中心主席罗伟雄告诉记者,近10年,随着国家和香港大力推动调解文化,调解的优势受到广泛认同,调解案件数量持续增加。

  罗伟雄说,调解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约为诉讼、仲裁等争端解决方式的十分之一,而且能够照顾当事双方的情感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帮助双方重建合作关系,“我觉得这是调解最有帮助的地方。”

  多年调解工作中,罗伟雄印象最深的案例是帮助一家中国内地国有企业解决在中亚地区的建设项目纠纷。这家企业此前遇到同类纠纷,都是通过在当地诉讼或仲裁解决。经过团队约三个月的努力,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方案,不仅保障项目建设继续进行,也提高了团队调解国际纠纷的能力,助力海外企业“引进来”、内地企业“走出去”。

2025年1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举行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证书颁授典礼。图为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前排中)等与获颁证书的调解员合影。(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谈及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香港,罗伟雄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走向世界,助力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徐晶强调,这既肯定了香港“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也对香港调解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徐晶建议,香港调解员应以成为“全球调解专家”为目标,深入学习《新加坡调解公约》等法律框架,运用大陆法系、普通法系、伊斯兰法系等多法系知识,组建多语种团队,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辅以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系统提升解决复杂国际争端的能力。“长远来看,香港调解员可结合西方调解技巧与东方和合传统,探索建立全球调解标准,将香港建设成为‘调解之都’。”(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住建部:全国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180亿立方米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及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虹桥论坛”)正式启幕。作为进博会与虹桥论坛“老友”,百事公司携旗下全业务线亮相进博会,展出近40款休闲食品、饮料和营养产品及在各领域的引领性创新成果;并联合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下进博会首个可再生能源“绿色订单”,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共创绿色能源新时代。

普京演讲谈俄乌局势:俄罗斯愿意进行和谈

点餐窗口每道菜上方,显示着菜品的营养含量。取餐后,收银台自动识别菜品并结算,老人刷脸即可支付。“这是老年食堂的智能‘助手’,特别‘聪慧’。”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项菲菲笑着说。

多国驻华使节点赞中国智能汽车

他说,国家知识产权局下一步将加强行政裁决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行政裁决程序标准,强化行政裁决能力建设,让行政裁决高效、专业、便捷的优势更加显现,丰富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完)

春节期间《甄嬛传》在台湾直播五轮 6.1万人同时在线追剧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让徐淙祥又意外又感动。

韩国首尔五大医院实习和住院医生20日起全面罢工

如今这段视频在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500万。在视频下方,粉丝也留言感谢up主。欧文向记者透露,视频走红后自己收到不少网友留言,想得到自己的帮助,通过3D打印为自己或家人做假肢,“目前我还在继续研究,准备把假肢中的受力、耐用、设计等这些流程上的问题搞明白,争取把耐久性、适用性提升,再计划去帮助更多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